一座载入建筑史册的小房子
来源:亿实筑业作者:anice日期:2018-09-20
1966年,罗伯特·文丘里在建造“母亲之家”之时,正在写他的反现代主义《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因此在美国费城的栗树山母亲住宅,是一座“充满矛盾的建筑”。关于这点儿,有点类似于作为抗爆和泄爆两种功能的矛盾对立统一。 “既大又小”,指的是“大尺度的小房子”。这栋并不算大的别墅里,内部的每一个构件却都很大,这种微妙的夸张感。对于这间小房子来说,壁炉太大,壁炉架太高,大门太宽,椅子扶手太矮。室内的“大”,还体现在空间分割的“少”,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平面布置需要将交通面减至最小。
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界成为了“后现代主义之父”。在著作中,提倡建筑应当充满一种“杂乱的活力”,而不是只有简单直线的现代主义风格。他对刻板单调、乏味无聊的国际主义风格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文丘里曾说:“我爱建筑的复杂和矛盾。”他认为,丰富与暧昧胜过澄明与统一、两者兼顾胜过非此即彼。对于一味“做减法”的现代主义,他将密斯的现代主义宣言:“少即是多”,直接修改成了“少即乏味”。钢骨架轻型板属于现代材料与产品,为新型建筑形式。
从“母亲的房子”开始,文丘里就在古罗马时期的装饰风格中寻求灵感。在之后的建筑设计中,来自历史建筑中的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些古典的特征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丝毫没有突兀之感。这些历史的痕迹,让文丘里的建筑更加富于变化、更加具有包容性。他曾说:“建筑学应该涉及到建筑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关联。
栗子山的“母亲之家”是文丘里思维与思想的例证,他说:“这是一个承认了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建筑。”建筑师对于它的阐释,听起来也自相矛盾、暧昧不明:“它既复杂又简单,即开敞又封闭,既大又小;某些构件在这个层次是好的,在另一层次上是不好的;它的法则是一般构件适合一般要求,偶然构件适应特殊要求。”
从许多方面看,这栋建筑都是“反现代主义的”。比如,它抛弃了现代主义常见的平顶,而选用了一个以烟囱为中心的倾斜的房顶;在它的正面,建造了用以装饰的山形墙,这与现代主义要求“摒弃一切装饰”的主张背道而驰。房子建在一块平坦开敞的内部用地上,在其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起到了篱笆的作用。建筑位于中央,像一座湖心岛一样孤独地站立着,它的周围没有树木。车轴线与房屋中部垂直,在遇到街道上的排水干线时,便随路边侧石偏向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