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网红建筑励德楼,或称励德邨,或称励德荃公寓,位于铜锣湾大坑道,其独特的圆环式建筑造型,也是全香港唯一圆环式建筑,成为当今网红。据了解励德邨始建于1969年,历时近7年落成,励德邨共有8座,其中1-4座圆环式设计,其中5-8座长方体设计。每座27层,每层17户,单个面积不及30平米,圆环式的每个家庭空间呈扇形。这种屋型,能不能用钢骨架轻型板呢?可以用的,比如做隔墙可以用,作为楼层板那就是异形钢骨架轻型板了。
励德邨的设计初衷,并不是追求造型,而利用本身位于大坑道的半山优势,让人们饱览维多利亚港美景;内部中空圆筒形是为了保证了白天采光和空气对流,起到通风、防潮作用。大家都知道大坑道有很多高级住宅,这几座圆环式建筑就被豪宅包围着,有超过七千名香港居民居住在这8座楼中。励德邨作这70年代公屋,因外墙常年保养,看上去并无太多年代感。若天气够好,远远望去,象牙白的圆柱体安然地立在蓝天之下被豪宅区围绕,无半分颓色。这种以实用为先的设计,让人有时空穿梭的错觉。坐在大圆筒的正下方仰头望天,近30层的环形回廊套叠在一起,年轮般密密地晕开,衬得头顶的一圆天空如时空隧道,神秘且充满希冀。
香港作为世界上居民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为了容纳下庞大居民人口,香港居民楼房尽一切可能朝着最大容纳量搭建。正如我们所见高耸入天的居民楼一层叠着一层。窗户和墙壁相互层叠着一直向上延伸,高耸的楼房外墙和室内空间都布满了丰富的建筑细节和居民的生活痕迹。
公共屋邨,简称公屋,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见的类别,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公共房屋,出租予低收入居民。截至2016年3月31日,香港约有三分之一居民(即逾214万人)居住于香港各公共屋邨。公屋始于1953年圣诞夜深水埗发生石硖尾寮屋区大火,令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为了尽快为灾民提供安身之所,便火速在原址附近兴建徙置大厦(俗称七层大厦)。随着时代变迁,公屋类型推陈出新,楼层也越来越高。在1960年代兴建的公共屋村大多都只有16层,近年落成的公共屋邨楼宇都在30-40层以上。内地高层住宅多借鉴香港经验,或直接由香港公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