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文网站没有相关“钢骨架轻型复合板”在国外发展情况的介绍,欲了解钢骨架轻型复合板在国外发展情况,就必须将有些词进行必要的翻译,翻译成英文,是“the steel frame and foamed cement composite panels(钢框架与泡沫水泥复合板)”,还是翻译成“the composite panels of steel frame and foamed cement(钢框架-泡沫水泥复合板)”,还是“the Light composite plate of steel frame(钢框架轻质复合板)”呢?哪种好呢?关键是能找到相关资料。
目前,用这三个翻译词,还没有找到相关内容。国内有人说研发开始于1997,有人又说始于2000年,又有人说引进德国技术进行研发而成,反正没有找到国外相关资料和文献。只能大胆推测,钢骨架轻型复合板必须基于发泡混凝土技术成熟,也就是泡沫混凝土技术。据了解1923年欧洲人首先提出了用预制气泡和水泥砂浆相拌合生产多孔混凝土的方法,此外是泡沫混凝土工业化技术体系形成的时期,技术成就最大的是前苏联。1952年前苏联专家开始向中国推广泡沫混凝土技术,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成立泡沫混凝土试验中心,开始了中国泡沫混凝土的正式试制。到1959年的我国泡沫混凝土发展的进入第一个高潮期,之后没有突破性进展。1980年后引入欧洲的泡沫混凝土现浇技术,主要应用于屋面保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从国外引进了泡沫混凝土工程填充技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泡沫混凝土地面保温层现浇技术从韩国传入;2006年~2009年我国泡沫混凝土技术进入竞争激烈无序发展阶段。从这段资料可以看出“钢骨架轻型复合板”研发制造不会早于2000年,何况泡沫混凝土作为层顶保温层所面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一直是最大难点,到2015年才有部分企业通过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
关于国外钢骨架轻型复合板的发展问题,肯定比我们研发和应用的早,这点儿不必怀疑,国外对核心技术的保密性可以从水泥最先发明利用得到相应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