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人们通常会想到“彩钢夹芯板”,其实彩钢或称彩钢板与“”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但是一说到“彩钢板”人们在头脑中就会用“彩钢夹芯板”完全代替它,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就像目前我们一提到“活动房”人们就想到用“彩钢夹芯板”搭建的房子一样。这点儿不仅仅困惑着专业人士,也苦恼着市场营销人员。如果探究其根源,那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只能说那是某种产品的市场完全成熟和饱和的表现,是大众广泛接受完全认可的体现。在此,我们就不深究了,如果深究那就扯远了,远离主题了。
书归正传,彩钢是谁发明的?说彩钢话,不得不说到它的核心原料——钢铁,钢铁最大劣势弱点就是易氧化,也就是俗称的“生锈”。早在中华远古时代人们就认识到,铁性味辛辣,在中医古籍《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下品药类,今天我们很难发现保存下来上古的铁制文物,想必是其易生锈原因造成的。为了解决钢铁生锈问题,人们在不断地探索,最初发现了油抹在铁器表面阻止氧化生锈,现在每家使用的炒菜铁锅,大概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吧。在油的基础上,人们发现发明了防锈漆;然后在防锈漆的基础上,人们发明了彩钢板。这大概就是人们创造发明彩钢的思路,要具体到事件上,那就是1936年美国美国阿姆柯钢铁公司和赫斯特工程公司将防锈漆用于百叶窗上,采用一涂一烘的方式,关键是这“一烘”成为关键细节。到1949年采用二涂二烘工艺,彩钢板技术正式成熟,成为了完整工艺。随后日本、英国、德国、瑞典、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陆续发展起彩钢板产业。
我国大约是在1987年武钢第一个引入了生产线,到1989年宝钢产能达22.8万吨。彩钢板主要涉及钢铁薄板和油漆两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国有特大钢铁企业宝钢、鞍钢、首钢、唐钢、济钢、昆钢、邯钢、武钢、攀钢等都引入了国外彩钢板工艺设备和技术,他们装备水平较高,每家年生产能力都在12万~17万吨的之间,到2000年国产彩钢板达到173万吨,出现了产能过剩,注意此处产能过剩并不是指建筑建材用彩钢,而多指家电、汽车等领域用彩钢。所以自1999年许多民营企业采用国产涂彩设备投身彩钢板生产行业,产品主要面向建材、装饰行业,外资、台资也纷纷登陆,从2000~2004年,产量以平均39.0%的速度剧增,据数据统计,到2005年全国彩涂板产能超过800万吨/年。据说现在更先进的彩钢板生产工艺正被当初最先引进的钢铁企业运用。
彩钢板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镀层,二是表面涂层,三是加工工艺;彩钢板强度取于两点,一是基板材料,二是基板的厚度。也就是说,强度是由钢铁薄板决定的,如果彩钢涂层脱落,使用寿命也就结束了。彩钢板在宣传耐久度上有这样一句话“根据环境大气不同可为10-30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此话表明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使用寿命浮动跨度大的无法准确确定。至于后来发展起来的,也可说“彩钢夹芯板”完全是受这些环境影响的。关于彩钢夹芯板的历史,我们目前无法准确获知发明创造于何时,中国从什么时候生产运用,但有点儿,非常明确,彩钢夹芯板的低耐火性正在接受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