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所用的冷拔低碳钢丝片,主要起抗拉和抗压的作用。 在建筑物的结构中需要抗拉的部位,必须加入钢筋,如主梁(特别是下部),挑梁等等。 “冷拔低碳钢丝”的韧性比较好,用到抗拉的部位很合适。钢丝比较细,一般就用在比较细的梁柱等部位。钢骨架轻型板所用骨架遵守JGJ 19-2010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冷拔低碳钢丝片是由冷拔低碳钢丝 cold drawn low carbon steel wire构成,建筑用冷拔低碳钢丝分为甲、乙两级。甲级钢丝主要用于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材;乙级钢丝一般用作焊接或绑扎骨架、网片或箍筋。
冷拉与冷拔是有区别的,冷拔是材料的一种加工工艺,对于金属材料,冷拔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力学性能,而在材料处于常温的条件下进行拉拔。冷拔的产品较之于热成型有尺寸精度高和表面光洁度好的优点。
钢材的位错增殖,使晶格滑移受阻,强度提高,而反映塑性性能的指标伸长率则下降较多。用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钢丝,应优先选用甲级3号钢或 4号钢热轧盘条进行拔制。这种钢丝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热轧盘条)的强度和引拔后的总变形量。伸长率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伸长率太小,就可能导致用它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发生无显著变形预兆的脆性破坏,故拔制时应适当选择拔制道次,以保证钢丝的塑性。用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钢丝,应逐盘取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按性能要求判定级别和组别,合理安排使用。
钢筋冷拔原理
冷拔是使直径6~8 mm的HPB300级钢筋在常温下强力通过特制的直径逐渐减小的钨合金拔丝模孔,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以改变其物理力学性能,重新施加拉应力,将钢筋拉伸到破坏,应力——应变图出现新的变化,新的屈服点在C点附近,明显高于原来的屈服点A。这个变化说明,钢筋的塑性发生了变化,塑性小了,硬度大了,钢筋的强度得到提高,这一现象叫“变形硬化”。
经过拔制产生冷加工硬化的低碳钢丝。采用直径6.5或8毫米的普通碳素钢热轧盘条,在常温下通过拔丝模引拔而制成的直径3、4或 5毫米的圆钢丝。
冷拔低碳钢丝分为甲级和乙级。甲级冷拔低碳钢丝主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筋,乙级冷拔低碳钢丝用于焊接网、焊接骨架、架立筋、箍筋、构造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非预应力筋。
拉丝模分为合金钢模、硬质合金模、天然金刚石模、聚晶金刚石模、CVD金刚石模和陶瓷模等多种。拉丝模芯的结构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入口区、润滑区、工作区、定径区、出口区”五个区间。工件材质:65号钢线材;拉拔速度:3.64m/s;拉拔用润滑剂:肥皂粉;拉拔前表面涂层:硫酸酸洗、磷化、涂硼砂。
钢筋冷拔的工艺过程是:轧头→剥壳→润滑→拔丝。
冷拔时钢筋表面的氧化铁锈所形成的硬渣壳,容易损伤拔丝模孔并使钢筋表面产生沟纹,甚至被拔断。因此,冷拔前必须先用除锈剥皮机清除钢筋的表面渣壳。钢筋端部经轧头机压细后,再通过润滑剂进入拔丝模孔拔丝。冷拔速度要适当,速度过快易造成断丝。
冷拔总压缩率和冷拔次数对钢丝质量和生产效率有很大影响。冷拔次数应选择适宜,冷拔次数过多,易使钢筋变脆,且降低冷拔机的生产率;冷拔次数过少,每次压缩过大,不仅拔丝模损耗增加,而且易产生回丝和事故。所以冷拔次数主要取决于拔丝机拉力的大小及钢筋是否会被拉断。冷拔后的抗拉强度,随冷拔总压缩率的增大而成比例地提高,与冷拔的次数关系不大。但压缩率越大,冷拔次数越多,钢材的塑性越低。为了保证冷拔低碳钢丝强度和塑性的相对稳定,必须控制总压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