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要求取消生产32.5水泥,似乎有点儿看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呢?32.5水泥是通用水泥的一种,然而通用水泥一般是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基本分为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我们又按强度等级32.5、42.5、52.5几等。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32.5R、42.5、42.5R、52.5、52.5R五个等级。目前,国家标委会通用硅酸盐水泥“第3号修改单”提出取消32.5R强度等级的复合硅酸盐水泥,但同时还保留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三类品种中的32.5和32.5R强度等级标准。由此引发了大水泥厂家要求淘汰32.5水泥的大讨论。
近年来,2013年的国发41号文就要求:“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2014年12月,《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主要内容就是取消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并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重点生产42.5及以上等级产品”。中国建材联合会和水泥协会大力倡导32.5水泥退出市场。
我国水泥装备和水泥技术全球一流,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都在使用中国的万吨线、5000吨线。尽管装备和技术一流,新型干法水泥占比达到98%以上,但32.5水泥占全部水泥产量的63%。国际上现在通用的基本上是42.5水泥,占比约50%,剩下的50%是52.5和62.5水泥。但在我国,32.5水泥占全部水泥产量的60%左右。国际上1吨熟料生产1.3吨左右的水泥,而我国近几年1吨熟料平均生产1.7吨水泥以上,其中32.5复合水泥更是1吨熟料生产2.5吨以上。我国水泥一直延续苏联的模式,不同类别的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按强度等级又分成不同的标号,如32.5、42.5、52.5强度等级。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只是按水泥类别确定一个标准,如美国ASTM150-2014和日本的JIS5210-2009(硅酸盐水泥),且更注重水泥中各项指标,其化学指标与物理指标拥有同样的权重。
32.5水泥是小型水泥企业的主打产品,技术含量低,入行门槛低。目前国标中32.5等级的低端水泥主要用于民用工程上,且用量很大。由于低标号水泥标准的存在,再加上消费者只关注水泥物理指标即强度指标的惯性思维,在以32.5为主的低标号水泥中的熟料成分不断减少。取消32.5低标号水泥,对遏制水泥工业产能过剩、促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00年至2010年,各大企业纷纷在各地建窑,导致目前熟料和水泥产能的严重过剩,同时也带来水泥行业的内部不平衡,即带窑的水泥企业与粉磨站之间的不平衡。不全面取消,会导致32.5复合水泥“被利用”。停产32.5等级水泥涉及面大,影响面广,配套政策应及时跟进补位。要从需求端提升对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度水泥的需求,积极推动混凝土标准、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的调整,从源头上推动取消32.5水泥。同时要以税率调整政策为杠杆,加大42.5及以上等级水泥产品的退税力度,减少或停止对32.5等级水泥生产企业退税优惠,促使其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