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高技术手段实现的地下空间天然采光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由于造价与施工技术等种种原因,此类技术仍无法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在部分试点项目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其采光方式较为灵活,并可根据不同的照明需要与经济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的装置进行组合。随着此类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依靠高技术手段为地下建筑引入天然光将会成为天然采光方式选择的主要趋势。
常见的建筑自然采光方式,主要分为直接式采光与间接式采光两大类。
1直接式采光
直接式采光是指将自然光直接引入地下的设计方法,主要应用于浅层的地下建筑中。直接式采光通常是在建筑大厅或中庭的顶棚处,设置与地面直接连通的天窗。直接式采光所营造的空间氛围在地下建筑中也是最接近自然的。对于层数少、平面体量相对较大的地下建筑,需要一个开敞空间来改善地下建筑方位感。著名的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设计师贝幸铭大胆构思,采用古老的金字塔形式,将透明玻璃金字塔和周围三个小玻璃金字塔作为地下建筑的采光天窗。即使在1h内有15 000名参观者进入自然采光的大厅与回廊中,仍然可以尽情地享受地下宫殿的迷人艺术,毫无不适之感。该设计近乎完美地运用了自然光,创造性地解决了地下建筑的自然采光难题。
1.1天窗式天然采光系统
天窗采光适合于埋深较浅、地面部分为广场或绿地的地下空间。通过在顶棚设置天窗将天然光引人地下空间。此方式采光效率高,使用也较为灵活,并可根据内部功能的需求选择各种形式的天窗,如矩形天窗、锯齿形天窗等。为了打破线形商业空间的枯燥沉闷,大部分地下建筑采用设置中庭节点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中庭采用玻璃顶棚引人天然光,也是天窗式天然采光系统的一种变形。但此方式对地下空间热工环境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内部空间的热不舒适。
1.2下沉广场式天然采光系统
下沉广场式常常存在于城市中心区的大型地下商业街,使地面一部分下沉一定高度,使广场出现空间形态变化,并且结合地下商业街,形成多层次的复合空间。通过下沉部分的立面侧窗为广场周围的地下空间提供大量的自然光线。此方式受部分地下商业街层高限制,且其引人的天然光影响范围有限。部分地下商业街将此方式进行变形,形成中庭式的地下商业街。
2 间接式采光
间接式采光是利用一些辅助设备将自然光输送到地下建筑中,常在深一些的地下建筑中采用。常用的方法有镜面反射、光导纤维等几种方式。
2.1镜面反射采光
镜面反射采光是利用平面镜、曲面镜和透镜等,将自然光通过一次或多次反射到地下建筑中,从而解决了地下建筑采光的问题。如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土木采矿工程大楼,这栋建筑95%的部分处于地面以下,为了能将阳光引人其中,设计师采用潜望镜的原理,将自然光传送到地下33.5 m处。
2.2光导纤维采光
光导纤维采光是利用光纤维传到地下建筑的一种采光方式。它充分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线几乎全部在纤芯里传播,基本上没有任何损耗。清华大学的超低耗楼就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向日葵”的光纤维采光技术,在对地下室进行采光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光导纤维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其采光效率高,占用空间小,且能灵活弯曲,因此,在一些光环境要求较高的地下图3.1 光纤导光系统示意图
建筑中被广泛采用。结合光导纤维的传递部件,人们组合出两种不同的采光系统,分别为主动式导光管系统和被动式导光管系统。
导光管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利用天然采光的照明技术。导光管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地下空间的使用中其局限性较小,并可有效地将天然光进行重新分配,不仅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也可避免直接引人天然光所产生的眩目与热不舒适等问题。针对地下地下空间,导光管技术也可根据不同使用空间的采光需求将天然光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功能空间内。导光管系统主要由集光器、导光筒和漫射器三部分组成。室外的天然光线透过集光器导人系统内进行重新分配,再经特殊制作的导光管传输至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天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室内。依据采光方式的不同,现有的导光管技术主要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
2.2.1主动式导光管系统
此类导光管系统主要依靠定日镜作为主要采光装置。定日镜是一种对阳光进行反射定位的装置,通过对太阳进行跟踪,它可以将阳光精确地反射到某一固定位置,由于这一特性,它在地下空间的天然采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用抛物镜和平面镜将定日镜收集的阳光通过光导管送人室内的光路设计,对解决浅埋地下或无窗建筑采光问题是较合适的。定日镜的上方设有反光镜。定日镜像向日葵一样跟着太阳转,但不完全像向日葵那样“正视”阳光,而是将阳光折射给定日镜上方的反光镜子,阳光被搜集过来,反光镜朝下,阳光被“输送”到地下空间。
主动式导光管系统对天然光采集效率较高,且地下空间的采光效果也比较好。但相对而言该技术造价较为昂贵,且施工技术与后期的维护检修工作十分复杂,如不能保证后期的检修与维护质量,此类技术的实践与推广仍存在较大的问题。
2.2.2被动式导光管系统
此类导光管系统为现在普遍使用的光导采光系统。其主要工作原理与主动式类似,区别在于其采光装置为聚光罩,聚光罩和光导管本身连接在一起固定不动,聚光罩多由PC或有机玻璃注塑而成,表面有三角形全反射聚光棱。光导管可以实现白天完全或部分利用天然光照明,从而大大节省电能。并且在施工要求与技术难度上都大大低于主动式,后期的维护也相对比较容易,但采光效率较主动式偏低。
依靠高技术手段实现的地下空间天然采光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由于造价与施工技术等种种原因,此类技术仍无法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在部分试点项目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其采光方式较为灵活,并可根据不同的照明需要与经济合理地选择不同的采光、导光、漫射的装置进行组合。随着此类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依靠高技术手段为地下建筑引入天然光将会成为天然采光方式选择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