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国因盲目救援造成的人员伤亡扩大事故已达到15起,死亡人数有49人之多。为此央视《焦点访谈》在8月13日做了一期《莫让“义举”成悲剧 ...》节目,节目中提到两起安全事故,一起是安徽合肥某在建工程负二层长期封闭空间事故,死三人;一起是河南郑州中牟县解放北路一口窨井事故,死三人。
对于第二起事故,我们经常听说,但对于第一起事故确实很少见,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们如何科学解读的。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和,并签订相关责任书,这是常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佩戴相关防护安全用具,这是现代安全生产最基本的要求。
”
调查组对第一起安全事件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因负二层负三层有明显污水陈积,空间长期封闭,且内有密集的钢制脚手架和积水,钢筋氧化生锈消耗密闭空间内的氧气,加之空间内留存的有机物在厌氧菌作用下,产生大量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第一个是一氧化碳,现在国际上通常规定是1200ppm就造成危害人的健康的浓度,该空间测的最高达到1400多ppm。另外还有一定的二氧化碳,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0.03%,但是这个负二层的二氧化碳达到百分之一点几,同时二氧化碳本身也是一个窒息性的气体;第三个,负二层的氧含量只有7.6%到8%,也是属于严重缺氧的状态。
第二起事故分析,导致中毒的主要是硫化氢,井夏季多雨季节有雨水,有积聚的一些污泥等腐烂的东西。正常刚下去的时候没事,为啥下去20多分钟才会中毒呢?他下去之后踩到水里,水进行扰动,气体可能就冒出来了。
发生人员遇险的间接原因则在于企业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缺少有限空间内的作业经验,工人遇险时也缺少应急救援的机制。
那么正确的科学救援应该怎么操作呢?第一个就是现场风险评估,对于受限空间,它的主要风险就是空气的环境,比如说缺氧,有毒气体甚至可燃气体存在,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比如我们最常用就是呼吸保护措施,佩戴空气呼吸器或者移动气源必须进行通风保护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如何到达需要进行作业的区域,一般这种的有限空间,它垂直的角度比较多,通过绳索技术到达一个作业面,这是技术层面,针对伤员的救护和我们平常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求要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转移到一个安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