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骨架轻型板作为使用,它可以完全代替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但是人们并不了解了使用的钢材类型,下面介绍一下:
先看一下《混凝土设计规范》如何规定的,其中有一条这样说: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对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作预应力钢筋的构件,特别是大跨度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三大类。另外,在一些次要的或小型构件中,也可以采用冷拉钢筋和冷轧带肋钢筋。目前,建筑业界正在开展采用纤维塑料筋来代替预应力钢筋的探索研究工作。
钢材——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使混凝土建立预压应力是通过张拉钢筋来实现的。钢筋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从制造阶段开始,直到破坏,始终处于高应力状态。因此,预应力混凝土必然对它使用的钢筋提出较高的质量要求。它们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1)强度高。混凝土预压应力的大小,取决于预应力钢筋张拉应力的大小。为了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混凝土发生弹性回缩、收缩、徐变后仍然能够使混凝土建立较高的预压应力,即考虑到构件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应力损失,需要采用较高的张拉应力,这就要求预应力筋要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2)与混凝土间有足够的粘结强度。这一点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尤为重要,因为在传递长度内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是先张法构件建立预压应力的保证。对于采用先张法的构件,当采用高强度钢丝时,其表面应经过“刻痕”或“压波”等措施进行处理,来增加与混凝土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3)良好的加工性能。如良好的可焊性、钢筋经过冷镦或热镦后并不影响原来的物理力学性能等。
(4)具有一定的塑性。为了避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发生脆性破坏,要求预应力钢筋在拉断前,具有一定的伸长率。当构件处于低温或受冲击荷载作用时,更应注意对钢筋塑性和抗冲击韧性的要求。一般要求极限伸长率>4%。
下面就三种钢材分别绍一下,希望大家简略了解。
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常用的钢绞线是由多根直径5~6mm的高强度钢丝在绞线机上按一个方向扭绞制成的。用三根钢丝捻制的钢绞线,其结构为1x3,直径通常为8.6mm、10.8mm、12.9mm。用七根钢丝捻制的钢绞线,是最常见的钢绞线,它是由6根钢丝围绕着一根中间钢丝顺着一个方向扭结而成的,其结构为1x7,直径通常为9.5~15.2mm。钢绞线的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可分为1470、1570、1670、1770、1860MPa几个等级。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较好,比钢筋及钢丝束柔软,运输及施工方便,先张法和后张法均可使用,但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中采用较多。
钢绞线经最终热处理后以盘或卷供应,每盘钢绞线应由一整根组成,如无特殊要求,每盘钢绞线长度≥200m。成品的钢绞线表面不得带有润滑剂、油渍等,以免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钢绞线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但不得锈蚀成目视可见的麻坑。
钢丝——钢丝是用含碳量0.5%~0.9%的优质高碳钢盘条经回火处理、酸洗、镀铜或磷化后经几次冷拔而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所用钢丝可分为冷拉钢丝及消除应力钢丝两种。按外形分有光圆钢丝、螺旋肋钢丝、刻痕钢丝;按应力松弛性能分则有普通松弛即I级松弛及低松弛即Ⅱ级松弛两种。钢丝的直径通常为3~9mm,其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可分为1570、1670、1770MPa几个等级。要求钢丝表面不得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
热处理钢筋——热处理钢筋是用热轧的螺纹钢筋经淬火和回火的调质热处理而成。热处理钢筋按其螺纹外形可分为有纵肋和无纵肋两种。钢筋经热处理后应卷成盘,每盘钢筋由一整根钢筋组成,直径通常为6~10mm,极限拉抗强度标准值可达1470MPa。
热处理钢筋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结疤、折叠。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不得沾有油污,端部应切割正直。在制作过程中,除端部外,应使钢筋不受到切割火花或其他方式造成的局部加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