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古建筑国际论坛9月8日在北京开幕。举办2018中国古建筑文化国际论坛,就是希望呼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以作为艺术灵感的源泉,促进我国现代建筑的多样化发展。国务院参事、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以及国际国家信托组织主任Geoffrey Read、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Marco Dezzi Bardeschi等分别作了关于古建筑建筑理念、修缮保护等方面的主旨演讲。
单霁翔:2020年是故宫600岁生日,将展出更多的文物,从目前的2%达到8%。
仇保兴:现代生态城市规划必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原始生态文明的养料
现代绿色发展和生态城市规划,必须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原始生态文明的养料,学习那种来源于自然回到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摈弃西方现代主义对城市规划的种种不良影响。
励小捷: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面临的诸多问题不容乐观。传统村落大量且迅速消失。2001年-2010年,仅10年就失去了90万个村落。“拯救老屋行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把拯救老屋行动作为重点实施工程。
王忠民:在和外部世界互动中 建筑能够带给我们想象力、穿透力、重构力
一座建筑、一座物理形态框定的小空间,恰好是人和外部世界真正能够用隔开的一种表达,来进行存在、发展、成长的中间体。它能够让你在其中享受其空间,但是又可以无限地吸纳外部的营养和外部的供给。
Geoffrey Read:古建筑保护最终将造福全人类
为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社会,全球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遗产保护,来传承我们的文化,以便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最重要的。无论在英国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上,为保护古建筑而做出的所有努力,最终都将是造福所有人类的。
Marco Dezzi Bardeschi:单纯恢复古建筑原貌是一种破坏,应尊重其历史变迁
现在我们强调的是增强对时间和使用所产生的新的建筑层的尊重,也就是说我们不再尝试回到那种已经不再存在的原始状态来保护整个的历史进程。为了要保护整个历史变迁,我们必须要尊重通过时间的变迁一层一层加上去的后代,我们也要把他保护下来,而不是单纯恢复到它的原点。
张燕冬:古建筑保护利用需要全社会参与
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和活化,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要把社会效益放到建筑遗产再利用的首位,不仅仅是文旅的结合,金融与文化的结合,更是古建筑标准、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以及文化内涵、现代建筑、金融支持与产业格局并举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