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集聚,是市场的客观规律形成的,人口从乡村向城镇单向流动,使乡村空壳化严重,正面临村庄文化消亡的危险,这些引起众多专家的担忧。如今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或许正在改变这种单向流动的趋势。据经济参考报消息,国家层面的农村多项基建重点工程正在启动,是未来一段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城镇而言十分匮乏,这是客观事实,大量人才外流,也是客观现实。加强农村基建,确实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如果用电、供水、用气、互联网、交通物流、垃圾处理、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使农村成为”生态宜居“之地,必能留住人,还能吸引人,国家层面希望的人口双向流动目标必能实现,田园式住人也必将在乡村大有用武之地,进一步形成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目前,基建重点工程启动是关键,有了完善基础设施,农村必会长期健康发展。现在乡村的情况是:规划编制落后、投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保障不足,乡村道路建设质量差、农村电网设备差且用电成本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低、农村互联网普及情况远低于城镇、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不但直接影响了乡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更制约着乡村长远健康发展,形不成良性循环。
据专家介绍,未来农村基建的推进方向可能包括几个层次:生产性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生活性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公交、水、电、燃气、新能源、商超、通讯、互联网;发展性基础设施,如诊所医院、学校、休闲娱乐设施;生态性基础设施,如水库、河道、森林保护、水资源治理、污水排放、空气治理等。有专家同时建议,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采取股份制、投资基金、经营权转让以及财政贴息、承诺等方式,对外招商引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大型基础设施、环保等社会性公益项目,以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要加强已有的资金管理,加强各有关专业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资源浪费,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