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09月开始,重庆市城乡建委积极推行智慧工地,准备用三年的时间,至2019年打造出完整的“智慧工地”标准体系,这应该是在安全文明施工体系上的提升,大家都知道,施工工地是以安全施工为基本提前的,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安全施工的基础上引入了文明施工的概念,到九十年代末又引入绿色环保的理念,对施工工地的重大安全危险源和污染源进行识别与控制,现在重庆率先提出并推行“智慧工地”概念,应该说是一种新形势的创新,示范性作用不容忽视。
据了解,2017年《关于印发“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讲到建设“智慧工地”分三阶段,分别为“智慧工地1.0”、“智慧工地2.0”、“智慧工地3.0”,现在正处于“智慧工地2.0”建设中,正在朝“智慧工地3.0”迈进……“智慧工地”是将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智慧工地1.0明确了门禁刷卡、扬尘监控、远程视频监控、施工升降机和危大工程五项技术标准,如工地上班“刷脸卡”、给塔吊装“黑匣子”、安全带没扣好会发出预警……智慧工地2.0在原基础上全面升级。如起重机械智能安全监控、工资支付监管、监理行业管理、质量检测、建材管理等12项技术标准,全面推动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向建造行为数据化、项目信息可视化、现场流程精细化的智能管理转型升级,全面实现建筑工地“人、机、料、法、环”五大环节管理信息化和智慧化,提升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
重庆首个启动“智慧工地”建设项目是,并编制了《重庆市“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据说未来将向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管理阶段发展。比如采用人脸、指纹、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进行打卡考勤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和VR虚拟现实体验技术加强作业人员教育培训的应用,采用人员微定位、模糊识别等技术监控作业人员违章行为的应用,以及采用工资发放与银行对接建立工资发放台账的应用;采用远程视频监控、无人机、塔吊与升降机安全监控、高支模变形监测、卸料平台超载报警、大体积混凝土自动测温、建材进场自动计数技术进行工地安全质量管理的应用;采用施工扬尘监测仪器、施工噪声监测仪器,设置可移动式多功能隔音棚、隔尘棚,安装专用垃圾输送通道、自动喷淋装置以及使用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设备。
有人这样描述“智慧工地”:
进门需要双重验证,人脸识别加上安全帽上的电子芯片合二为一双重验证,通过验证之后才能通过门禁走进工地施工区。这种严格认证方式既可核实在岗工人数量,还能确保工人着装符合安全规范,也能保障施工现场安全,最重要的是施工现场人员追踪,知道你在哪里,在施工现场什么部位。
走进施工区域,有一块电子监控显示屏,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当日工地上PM2.5数值、扬尘、噪音等实时监测数据。如果扬尘超标,工地上安装的自动喷淋装置就会喷洒水雾进行降尘,噪音超标也会发出警示。
如有人将安全帽取下,会响起了警告声:“请注意,你没有佩戴安全帽!”与此同时,一条预警短信也发送到管理人员手机上。
工地安装的高空摄像头,完成捕捉”不戴安全帽的不规范着装者。
电梯井和建筑临边是工地上最危险的地方。只要有人进入非安全区域,红外线监控仪就能侦测到,及时发出警报。
电梯、塔吊大型特种施工设备,不通过指纹识别,休想让它们听从指挥。同时,塔吊还配备有“黑匣子”,一旦操作过程中数据有偏差,“黑匣子”也会发出预警……
一个超级大脑和四个APP,控制指挥管理着工地
四个APP分别是工程管家、工序管理、工程检查、实测实量等手机管理工个,它们都是智慧工地的“秘密武器”。
工程管家APP,工程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就可以监控整个施工进度,随时可查看进度,了解情况。
工序管理APP,让施工单位通过手机拍照方式对已完成工作发起验收,监理人员手机即会收到待办,验收完成同样以拍照方式上传。整个验收过程,手机APP都会记录在案,管理人员一目了然。
工程检查APP,会通过问题检查、派发、整改、销项等程序,实现对现场质量风险、安全文明的整体把控。
实测实量APP,将每一个建筑构件的实测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自动比对,不合格的地方将自动标记并匹配责任人,同时限定整改期限,实现自动化追踪。